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卷巴蜀篇第八章新战略

“皇上,你又在给地图相面了。”全皇后走了进来,对正在看地图的李隽说。声音仿佛黄鹂放歌,又如明珠落在玉盘是,煞是悦耳,动听之极。

今天她特地换了一件淡绿色衫子,紧贴在她身上,把她的成shu女性曲线突显得淋漓尽致,浑身都散发着一种诱人的魅惑之力,一步一态,步步生妍,美丽得如同一幅画,就是丹青国手也别想绘出这种高贵、不可仰视的气质。

玉手里有一个银制托盘,托盘上有一个精致的玉碗,玉碗里盛着热气腾腾的汤,香气四溢,李隽不由自主地耸耸鼻子,回头看着她,道:“是啊。”

“来,把这碗汤喝了。”全皇后端起玉碗,用勺舀着汤,道:“这是人家特地给你做的莲子汤,也是你最喜欢吃的。”舀起汤,就要给李隽喂,李隽现在和她的关系非同一般,也还不至于什么事情都要她来侍候,忙接过玉碗道:“滟儿,我自己来。”

全皇后知道李隽不是一个喜欢要人服侍的人,也不坚持,把碗递给他,道:“快喝了啊,趁热喝了。”

李隽自从和她好了之后,仿佛年青了二十岁,对她的话自然是不会不听,端起碗一口喝干了,眼睛仍是直勾勾地看着地图,仿佛地图有神奇的魅力似的,也许地图比美丽的全皇后更具魅力。

“又是牛饮。”全皇后在心里嘀咕一声,问道:“皇上。好喝吗?”

全皇后和李隽重做夫妻后,嘘寒问暖,体贴入微,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李隽专心国事,不为其他地事分心,这吃喝都是亲自侍候。

“好喝,好喝。很好喝。”李隽赞赏不已。

能够得到李隽的赞赏对全皇后来说具有神奇的作用,展颜一笑。可惜的是。她的笑容在脸上维持了不到一秒钟就不见了,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李隽接下来的话把她满腔地喜气一下子泄得干干净净,李隽说的是:“你这是什么汤?”

这话对于正在高兴头上地全皇后来说自然是很打击人了,嗔道:“你看你,汤都喝了还问是什么汤。每次都是这样,汤是一口喝了。就知道牛饮,一点风度也没有。吃饭也是,端着饭碗还看着地图,好象地图上有黄金似的。”

自从处理完谢道清的丧事后,李隽好象突然转了性子,整天对着地图看,其他的事情也不理,行政方面的事情交给李庭芝和文天祥去处理。军事方面的事情交给廖胜功和柳河子他们,自己是不闻不问,只知道看地图,可能是中了邪,真的是到了食不知味地程度。

全皇后虽然贤慧,出于关怀。埋怨几句也是不可避免。

这本是无意识的埋怨,哪里想得到全皇后的话音一落,李隽接下来的话让她更是把一双凤目睁得老大,李隽说的是:“滟儿,你说对了,地图上不仅有黄金,还有百万雄兵,大宋朝的大好前程都在这上面。”

“皇上,你不是说笑吧?”全皇后的眼睛瞪得老大,吃惊地看一眼李隽。再吃惊地看一眼地图。以十二万分惊奇的语气问道:“皇上,黄金在哪里?百万雄兵在哪里?大宋朝地前程要由皇上来开创。可不是绘在地图上。”

可以想象得到,要是李隽不是帝王之尊,嬉戏不得的话,她肯定是摸着李隽的额头问道:“你是不是昏头了?”

李隽的话着实太奇怪了,不要说全皇后,要是换作别人也许比她更惊奇。

“滟儿,你来看。”李隽指着地图,道:“我想好了,我们必须实行一种新战略。这战略一实行,大宋朝的国库将会充盈,百万雄兵自是不在话下,那么,大宋朝的锦绣前程自然是没有问题。”重重一下敲在地图上。

全皇后是个贤德地皇后,可是她对军国之事就有点迷糊了,问道:“皇上,这上面只有山山水水,哪有黄金,雄兵的。”

“正是这些山山水水才是大宋朝的钱袋子,才是大宋朝的雄兵生长之地。”李隽看着她道:“滟儿,我前前后后想过了,凭大宋朝的实力,此时大举北伐,实为不智,大宋朝还不具备光复中原,收复汴京的实力。前些时间大举北伐,我太操之过急了。”

正如李隽所言,南宋此时还不具备北伐的实力,军政未改,内政不修,依然积弊严重,要是此时大举北伐的话,能不能打打赢,还很难说。现在这局面对于南宋来说是一个意外之财,原因非常简单,谢道清都给群臣发了遣散费,都以为南宋灭定,却由于李隽突然来到这个世界,力挽狂澜所致。一句话:这胜利不是有准备得到的,而是意外得到的。

历史规律表明,要想在一场大战中赢下来,取得地不仅仅是军事上地胜利,还要有内政方面的胜利,方能长治久安。南宋积弊之重,千古之下未有更甚者,就算李隽北伐成功,把大片大片地河山光复,在内政未修的情况,南宋能不能治理好,能不能管理好这些失地,就很难说了。

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就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大帝主导的罗马统一战争,东罗马帝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重新征服了西罗马帝国,统一了罗马帝国,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了失败,东西罗马帝国又重新出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查士丁尼大帝没有在内政方面有所建树,要不然的话,由他主导的罗马统一战争将会写下辉煌的篇章。

现在地情况与此颇为相似,南宋是出了名的“三冗”。冗官冗员冗兵,冗兵在李隽的整顿下基本上得到解决。由于形势的极度危险,李隽的把大量精力投入了战争,处理军队中的问题,内政方面还没有动过,要想凭借南宋极度低下的行政效率来支撑北伐这样大规模地战争的话,以及大规模重建。真有点天方夜谭地味道。

李隽之所以决定北伐,是因为谢道清之死在他的心头埋下子一根刺。他想的是在自己引咎退位之前造成一个好的形势,让继位者不得不走下去,不得不把光复大业进行到底。现在,谢道清这根刺已经拔去了,李隽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这些天重新审视南宋的形势,才发现其中的问题。

有一条历史规律:只有高效率地政府才能满足大规模的战争需要。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当时的秦国虽然为儒家所指责,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秦国政府机构的效率是非常的高,政令可以很快地下达,很好地给执行。

经过这几天的思考,李隽已经决定在进行战争、创造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地同时,必须进行内政改革,把南宋的实力筑厚。厚到可以应付任何情况。

促使李隽作出这一决定的还有一个情况,处理完谢道清的丧事后,李隽接受文天祥的报告,方才知道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财政面临枯竭,兵员有短缺迹象。人力紧张。大规模地战争会造成这些后果,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李隽也不奇怪。让李隽奇怪的是财政居然会有枯竭,以他的估算,原本可以支持战争。经过了解方才知道,并不是没有钱,而是钱给黑手黑掉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说的给地方官员巧立名目收入腰包了,给他们贪污了,造成国库空虚。

要是不把这些黑手斩断。永远也别想有一个充实的国库。要斩断这些黑手的最好办法。就是修好内政。

大举北伐是朝中大臣和老百姓的一致看法,没有人提出异议。要不是赵孟谋逆使这一大业没有如期举行的话,肯定是早就大军齐出,直逼中原,挥师汴京了。现在,李隽却认为不该北伐,还自责甚深,着实太出人意料了,全皇后又一次惊奇了,问道:“皇上,不会吧?这是朝中大臣们一致公认地事情,他们对皇上兴师北伐大加赞赏,还有好多人赋诗呢。”

“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李隽引用伟大领袖地名言,道:“我敢断言,要是我们现在就大举北伐的话,必然是韩侘胄第二,大败而回。”

高宗南迁之后,恢复中原一直是南宋人地梦想,不少南宋皇帝曾为之努力过,就是高宗本人曾经有专任岳飞光复中原的行动,最终却是岳飞死在他的屠刀下。到了南宋末年,南宋曾经有过一次北伐行动,就是由韩侘胄主导的北伐。


页面连接:http://www.vlessphotostudio.com/book_0_zvh1i/ijaz1hzv.html

吉林小说网 7766小说网 躺着看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第一版主小说网22中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